全国免费服务热线010-57487856
发表时间:2018-07-06 浏览量:次
注册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专有使用核准注册的商标的权利,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商标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根据《商标法》第57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商标法》第4条的规定,该法关于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判断被控侵权标识与主张权利的注册商标是否构成近似,应在考虑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市场知名度的基础上,对比两者文字的音、形、义,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文字及图形等备要素的组合等因素,对两者的整体、主体部分等起到主要识别作用的要素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得出两者是否易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的结论。类似服务,则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刚,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据此,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将近似标识用于与商标注册人提供的服务类似的服务中,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混淆或认为两者具有特定联系的,其行为构成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比较典型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冒”行为。其后果是混淆商品出处,误导消费者,损害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其后果是混淆商品出处,误导消费者,损害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通常发生在流通环节,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有的是生产者自行销售,有的要通过他人进行销售。其后果也是混淆商品出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消费者利益。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伪造”,是指没有经过他人同意或者许可,模仿他人注册商标的图样或者实物,制作出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商标标识。“擅自制造”,是指没有经过他人同意或者许可,制作他人注册商标标识。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是指采用零售、批发、内部销售等方式,出售伪造或者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商标标识。这类行为直接侵犯了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这类行为,在被称为“反向假冒”,即在商品销售活动中,消除商品上的他人商标,然后换上自己的商标,冒充自己的商品进行销售。这种行为既侵犯了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这类行为,是2013年商标法修改时新增的。主要是指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供诸如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方面的条件,从而帮助他人完成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这是一项兜底性规定,是指上述6类行为以外的其他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内资注册、外资注册、中外合资、提供注册地址、公司收购、公司转让、公司变更、公司注销、保险经纪公司、教育培训机构转让、建筑资质审批、拍卖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环保审批、道路运输经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旅行社经营许可证、ICP、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软件著作权登记、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摄制电影许可证、代理记账、银行开户、社保代理、商标注册、版权申请、专利申请
中标联盟、一六八八财务、易企创业、金蚂蚁、津京企服 联邦创业、企业邦
企业资讯、创业百科、政策法规、知了壳动态、一口价转让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5号院甲1号华文国际传媒大厦A座1007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司转让顾问:
陈妍
扫一扫开始咨询
13121254333
工商注册顾问:
郭志平
扫一扫开始咨询
18600153368
公司注销顾问:
孙芮
扫一扫开始咨询
13124731333
资质代办顾问:
仝欢欢
扫一扫开始咨询
15611840555
教育培训顾问:
王燕琴
扫一扫开始咨询
13671035399
公司变更顾问:
李美玲
扫一扫开始咨询
13810348090
免费服务热线
010-57487856